寒门之士[科举] - 第15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调雨顺,万民能安,一贯是朕的期盼,能有今日,多仰赖张先生与众位卿家。”天,“我大明正是有你们助朕治理天,朕才能安坐这龙椅之上。”

    自隆庆六年天登位,至今六年过去,天如今已有一十六岁,已不是当初那个只知依赖母亲的稚儿,随着天一日日成,朝官员都在猜测,张居正何时能归政于天

    但官员们都知,张居正冒着夺的骂名都不愿离京,要他归政恐怕还要等些时日。

    柳贺是张居正的门生,平日也算是受张居正重,王锡爵、罗万化、于慎行等人与他好,平日倒不会在他面前多抱怨张居正,但言语之间也有期盼张居正归政之意。

    他们与柳贺好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官员心都是如何想的。

    一则天年岁渐,大明天毕竟姓朱而不姓张。

    二则张居正立于朝堂之上,其余官员都需看他脸行事,张居正一日不归政,不被他看的官员便一日没有的机会。

    但柳贺一直觉得,张居正这人有私心不假,却并不意味着他迟迟不肯放权。

    如今考成法、一条鞭法、清丈田亩策逐渐有了成效,南方倭寇之犯渐熄,北方边务被整治,黄淮患比之往年少了许多,朝野上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已逐渐有了成效。

    柳贺并不知晓,他已成了煽动风暴的蝴蝶翅膀,在历史上,一条鞭法与清丈田亩策的施行比现在要慢许多,且削藩之事行得也并不顺利,因而一直到张居正过世,改革其实仍在,成效并不似今日这般明显。

    天又问朝臣们:“各位卿家可还有事要上报?”

    王锡爵看了柳贺一:“泽远,你可知会过元辅了?”

    柳贺:“此事我已知会过了。”

    柳贺要报的,就是拓宽作品类的事,这件事他和张居正汇报过,张居正也与张学颜打过招呼,到年底了,便将这些作当成祥瑞呈给天

    “陛,臣有事要奏。”

    柳贺

    京官们大多已对柳贺的面孔十分熟悉,柳贺回京以来,先是夺,后是削藩,最近又掺和了冯保的事里,可以说是将朝最不该的事了,最不能得罪的人得罪了。

    若是旁人了柳贺的事,不说全而退,贬官致仕二者恐怕要选其一,可柳贺到现在还活蹦的,日似乎一日比一日舒畅了

    。

    “这是何人?”

    一位布政使问

    他见柳贺样貌年轻,却着三品文官的官袍,不由有些惊诧。

    不说左右布政使,便是二品巡抚了京,也得先从三品侍郎起,此人年纪轻轻便官至三品,却叫这布政使惊疑,京何时了这么一位大人

    “柳三元你都不识?”

    “竟是他。”那布政使,“我原以为,柳三元当是气势更为凌厉之人。”

    可柳贺模样却极是谦逊,丝毫看不三品京官的傲气。

    柳贺:“臣家人自番带来些瓜果粮,有甘薯,也有番柿,还有玉麦,据番人说,都是极好又好收的作,臣得了此,不能独享,也该叫陛和各位同僚来见识见识。”

    “玉麦我大明已有地方耕,此,可煮了吃,也可磨成粉吃,而这甘薯耐寒又耐旱,趁原本是不信的,可臣的母亲将这甘薯去,一季之获着实叫臣惊叹。”

    柳贺话音落,便有侍将甘薯呈给了天,甘薯有生的,也有烤过的,还有一盘以甘薯叶炒成的菜。

    柳贺将发现了甘薯的事禀报给张居正的时候,张居正有些不屑一顾,可柳贺想办法了一季之后,甘薯的收获便是连他也觉得惊诧。

    作的收获很重要,而与收获一样重要的,则是甘薯耐寒耐旱的特,江南土壤丰之地或许不会在意,可在北方,到了旱的年景,这甘薯或许就是能活命的东西。

    张居正便连夜向柳贺要了甘薯植的程、收获的数量,柳贺上呈给天的甘薯,不同的吃法张居正也都尝试过。

    他一向不厌脍不厌细,这甘薯也不叫他觉得难以,相反,此不同吃法便是不同的风味,百姓应当也是能够接受的。

    若是有张居正支持,这甘薯推广自然要容易许多。

    申时行相邀

    不仅是张居正这边,因柳贺未将徐爵之事公开,冯保也算是欠他一个人,因而甘薯呈至天面前,也有冯保的缘故在。

    天此前未见过甘薯,加上他素来,见了这甘薯其实没什么兴致。

    不过见柳贺一派兴致的模样,天勉为其难地尝了一块,之后便惊讶:“此甚是甘甜!”

    生有生之味,煮也别有一番滋味,天阁几位阁臣:“几位先生也来尝一尝。”

    张居正、张四维与申时行皆是谢过天,柳贺寻番之事张四维与申时行都有所耳闻,只是并未放在心上,此时见柳贺将之呈给天,也只当柳贺是在天面前邀功罢了。

    毕竟势如张居正,也会时不时上呈祥瑞向天献媚。

    用过甘薯后,几位阁臣皆是:“此,也能饱腹。”

    “柳先生难得得了这甘薯,却仍惦记着朕,朕心十分喜。”天,“来人,赐柳先生彩锦一匹。”

    “臣谢过陛。”柳贺,“臣将这甘薯呈上,也是因这甘薯易活,臣想着,陕西、贵州、云南等地或许可以植一二。”

    “臣以为,粮如何之责,右宗伯既是礼臣,贸然事并不合适。”

    柳贺话刚说完,科都给事便上前一步

    尚书张学颜则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唐鹤征则:“臣以为,天之事,百官都可畅所言,虽说在其位谋其政,然我等为官,本就该有一颗公心,一切为公,又何必拘于门派之见?”

    “臣附议。”

    张居正则向天:“陛,右宗伯甘薯事臣有耳闻,这甘薯虽自番,其亩产却能有四十石之多。”

    方才柳贺一直在调着甘薯产量惊人,可堂上众位官员却并未在意,但自张居正甘薯亩产四十石之事,堂上几位老成的官员都稳不住了,问:“此事当真?”

    “自然不得假。”张居正,“右宗伯得了这甘薯后便加以试,甘薯栽容易,又极易成活,所耗费时日也不多,且其叶、都可烹,在京郊植数日后便有收获。”

    柳贺又提到这甘薯耐寒耐旱的习,可即便甘薯没有这样的特,能有这般产量,就足以引起满朝臣工的重视了。

    这是为何?

    已经是明末,比之明初时,粮的生产量和生产力都已大幅提,然而几项主,稻谷亩产约四百斤,小麦亩产约二百斤,换算成石的话,就是三四石左右。

    这还得是风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