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 第5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赶考

    这次上京,柳贺、施允两人与纪文选同行,两人原说好乡试前和纪文选一去应天的,之后纪文选有事没能去成,到了今年会试,纪文选无论如何也要和两人一,他不怕路途遥远,也不怕坐船辛苦,去了之后还能替柳贺施允打打手,纪父便随去了。

    商船行的速度并不算慢,了徐州地界,途径各地的繁华程度便不如江南了,柳贺和施允待在甲板上的时间便少了些,毕竟风大,两人又都是手无缚之力的书生,着实扛不住寒冻的侵扰。

    好在两人坐的这条商船环境不错,船舱净整洁,船行得也平稳,即便待得闷一些,倒不妨碍柳贺与施允温书。

    过了淮河再走上一段,柳贺便看到了这个时代的黄河,黄河两岸的景象自然远不能与后世相比,但无论是两岸筑就的堤坝,还是坝外正在劳作的农夫,都让柳贺会到了人定胜天这个词的义。

    人类便是这样一步步征服自然的,即便没有先的设施与现代化的设备,人依旧在竭尽所能地生存去、生活去,现代人常常以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古人,这样实则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到这个时节,北方的气温依旧很冷,但比之南方要燥不少,风打在脸上刮得人生疼,柳贺与施允各拿了一个汤婆,一边啃饼一边读书。

    原本两人考虑过要带一个书童,但纪文选确定与两人一同上京之后,两人便放弃了这样的打算。

    一是因为柳贺与施允都习惯了独自门考试,此次上京,两人更多考虑的也是安全问题而非生活便利问题,有纪文选和两人在一块,银两这些便分到三个地方,安全一些,第二则是因为适应的问题,富贵人家的书童都是从小培养的,想临时找个用得趁手的书童并不容易,何况柳贺也不是习惯当甩手掌柜那类人,礼发放的考凭、他平日用的笔墨纸砚等柳贺都不喜假手于人。

    唯一不便的地方,大概就是书箱重了些。

    不过都已经到会试这一步了,带太多书京意义已经不大,除非在考试之前已经知考题,否则无论带什么书,学的都是以往已经学过的容。

    “到开封了。”

    柳贺与施允听着舱外人声嘈杂,纪文选喊着让两人来走走:“不少人都了船,置办些东西带到京师去。”

    三人于是一了船,作为北宋的都城,开封依旧是大明最大的城市之一,周王府、徽王府也分封在此地,嘉靖年间,徽恭王之朱埨嗣了太多坏事,徽王府便被革除了。

    大明开国以来,河南一向是藩王就藩的门之地,皇帝的儿们在封地上过得相当自在,老百姓的日则要辛苦得多,上船自码时,柳贺看到不少衣衫褴褛的百姓,景象与江南之地截然不同。

    江南百姓勤劳耕作是能够活去的,河南百姓就未必如此了。

    “河南地原,百姓生活怎会如此?”商船之上也有士在低声议论。

    “有农赋有苛政,还有旱蝗灾。”一位士,“河南又不如江南富庶,天灾人祸并行,百姓如何能安居?”

    “这也并非一人之力、二人之力便可为之。我等读书不正是为了改变此境况吗?”

    这商船上,有自镇江、扬州及徐州等各府登船的举闱在即,举们一边探讨文章,一边议论着时政,隆庆帝登基不久,各地气象比之嘉靖年已有极大改变,举们也是掌,试图为颓弊的朝政一番力气。

    柳贺与施允偶尔也会参与到这番议论,但读书的时间更多一些。

    商船过了河南,气候便越来越低了,海河有分地段依旧上着冻,这里的冻与镇江府的冻截然不同,便是最到各地码上转的纪文

    选也返回了船舱,再过了几日,便到了北直隶所辖各地。

    “快京了。”

    船停在了通州,通州之名取的是漕运通济之义,太仓库便是建在此,通州码上人来人往,运船也是一艘接着一艘,正是闱临近的时候,南来北往的举均是在此京。

    柳贺与施允先到了位于京的镇江会馆。

    会馆现于明初,到了嘉靖朝与隆庆朝时发展已十分兴盛,会馆的兴建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应考举的住宿问题,另一方面也方便本地商人在顺天府活动,如南直一省在京就有二十多座会馆,这些会馆倒也并不全是试馆,也有行馆,类型可谓十分丰富。

    镇江会馆是一座纯粹的试馆,柳贺三人到时,会馆并无什么人气,不过会馆的建设倒是比柳贺想象更阔气一些,毕竟镇江一贯富庶,建一座漂亮的会馆并不麻烦。

    柳贺喊了几声,才听到有人应他一句:“来了来了,可是京赶考的举人老爷?”

    柳贺与施允都是应声,那掌柜仔仔细细观察着两人:“有年不见这么年轻的举人老爷了。”

    镇江府科举士的士一直不多,南直隶各府,松江会馆与苏州会馆一向闹,到了会试之年,举们呼朋引伴,带着书童护卫住,往日也有来往于苏松及京城的商人们居住在其

    “先上一壶,再烧几个菜,等会派小二再送一桶上去。”纪文选吩咐,“要快,这地儿着实太冷了。”

    “第一次京城的镇江人都不习惯这边的气候。”掌柜笑,“还不是最冷的时候,新年那会儿过来还要更冷一些。”

    掌柜收了银,手脚也麻利了许多,当便有小二上了的开,柳贺放了一把茶叶,给施允、纪文选各自倒了一杯。

    “这茶是我家山上的茶,清明前后滋味最佳,倒也不错。”

    纪娘和杨尧为柳贺收的包袱可谓齐全,茶叶吃各项皆备,足够柳贺在京师一直待到殿试结束了——京赶考的士们装备大多齐全,不过有人能一直留到殿试之时,有人却只能遗憾返乡。

    喝了茶,几人才觉得稍稍活过来了一些,自通州码船之后,几人坐了一路车,才在傍晚时到达了会馆,尽对京城的天气有了心理准备,衣服也穿得不少,车时几人却依旧觉得手脚冰凉。

    小二上了菜,有镇江府人常吃的淮扬菜,也有京师本地的菜,掌柜又了一壶酒,柳贺喝了一,胃也了不少,他读书时通常不喝酒,酒量只是一般,不过举之后要应酬的场合变多了,酒量也稍稍增加了一些。

    掌柜介绍,他是十多年前从丹来到京师,当了这镇江会馆的掌柜,这间会馆建于弘治年间,嘉靖时又翻新过,这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柳贺与施允在会馆住了一日,京赶考的士才陆续住了来,前几位住的士年纪比柳贺大上不少,几人聊过之后柳贺才知晓,这几位士已经不是第一次赴考会试了,他们都是嘉靖年间考的举人,年纪最大的那位已是第三次京赶考了。

    彼此通报姓名过后许久,其一位发已发白的年士忽然:“柳泽远……你莫非就是上一科应天解元柳贺?”

    “在正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