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的一块宝地,战兵三万,但到了战时,论的不是战兵,而是胜兵。
所谓胜兵,是指一个国家能够打仗的男人数,乌孙最鼎盛时战兵六万,胜兵十八万,威慑西域,是当之无愧的西域龙,但到如今生存环境被晋国一步步挤压,人也逐年减少,乌孙去年统计的胜兵人数是十万左右。
打亡国之战,是卫青统筹布局里最坏的一况,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听上去很悲壮,但实际打到最后,是两方都悲壮,晋虽盛,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在这个时候,姑墨的投降等于给了其他已经被拖垮的西域大国一个讯号,姑墨投降之后不到十五天的时间里,西域对晋联盟土崩瓦解,除乌孙之外的几个大国纷纷投降,至此只剩乌孙在负隅顽抗。
姬越和一众臣召开临时大朝会,采纳众家意见,准备制定对乌孙的一步战略。
大司魏灼首先言,认为乌孙本质上是落联盟国家,国各有势力,可以试着采取离间之计,从瓦解堡垒。
司空曹立刻反驳,乌孙国是西域霸主,一向对晋不恭,从两国相争的况来看,他比较倾向于多耗费些人力力,直接把乌孙灭国。
两人辩驳来去,旁人一时竟然没办法话,姬越听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了什么,看向白起。
白起沉片刻,起:“晋与乌孙多年接壤,素有争端,但谈不上国仇,如今大将军与乌孙开战,杀敌枭首近三万,这些兵员个个有父母亲朋,这就结了死仇,乌孙非秦人,秦人游在外,混血杂,千年前的恩怨早已模糊,乌孙的血仇却近在前,陛如想治久安,必要斩草除,杀尽乌孙最后一滴血。”
他言语间不带丝毫杀意,但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语句,却字字句句杀气人。
曹和魏灼同时看向白起,一众朝臣也不由得后退半步,只觉寒意森森,漫上脊背。
姬越眉蹙,倒不是为了白起的话,而是在思考,打仗就是烧钱,卫青领兵在外,没有一刻不在烧钱,这样的况是无法和乌孙继续耗去的,要么一鼓作气屠了乌孙,要么收兵休战,等待来年。
天一令,血漂杵,除了十万胜兵,剩的是人数在五十万左右的老幼妇孺,但如果一时心,让乌孙缓过气来,死的就是前线的将士,她不可能退兵令。
姬越知,其实她早就有了决断,之所以把这么多人召集过来,无非是寻求一个心理安,既然有人已经替她把话说了来,再多犹豫也没有什么意思。
姬越当朝没有给肯定的答复,但回到明光时却亲自拟定了军令,一刻也不停留,命人送至前线。
但就在第二日,忽有乌孙使者求见,称此行带了国主的降书,前线战兵也已收起戈矛,静候商议。
姬越也不知自己是个什么想法,但她知自己松了一气,当即命人快加鞭撤回旨意,召见乌孙使者。
乌孙说是西域国家,其实更像是草原族,乌孙使者一共有四名,正使一人,副使三人,正使是乌孙国王的叔叔须弥,三名副使都是乌孙国王的儿,分别是二王,三王,和六王。
乌孙国王的降书是用晋语写就,事实上在这些西域国家,贵族都以学习晋语为荣,须弥的晋语说得就相当不错,姬越翻看过降书,乌孙国毕竟是西域霸主,投降的条件也不同于其他西域国,他要求让自己的三个儿晋国女皇的后为妃,且女皇必须为乌孙人生一名王,只要姬越答应这个条件,他愿意带领乌孙人投降。
除此之外,关于投降的都没有提及。
姬越面无表看完降书,目光扫向乌孙王叔后的三名材大,红发碧的乌孙王,抬手把降书掷御阶。
须弥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容,只:“乌孙弹之地,本不敢与晋争锋,但晋兵屠我战兵,杀我民,占我国土,乌孙男儿也有血气,如今来降,是为乌孙五十万平民百姓,如果此等投降条件晋国不接受,那么晋可杀我乌孙人,我乌孙战兵也可杀边郡,杀戮晋人,到时候生灵涂炭,再悔晚矣。”
姬越冷冷地说:“朕至今未屠国令,也是为这五十万条人命,乌孙既然没有诚意投降,那请诸君归国等死罢!”
须弥将降书捡起,忽然又:“陛难以为臣此来没有诚意?乌孙王个个骁勇,如今仅剩三位,二王阵前杀敌,失却左仍战三天,三王屠军阵,历十二战斩敌过千,六王年最小,也知保家卫国,此等英烈男儿,莫非还辱没你晋国不成?”
姬越正视了一三名乌孙王,见三人面上都带着屈辱恨极之,忽然笑了,说:“既然是为和亲而来,那不如留,静等朕的大将军屠灭乌孙如何?到时再让你们知,何为我晋国男儿!”
须弥束手就擒,其余三位王也没有多余动作,四名使者被生生擒,押至馆驿。
两国战,不斩来使,姬越没有杀死这些乌孙使者的意思,但旨意已经追回,她一时有些犹豫不决,还是此时经由狄仁杰提醒,才发觉先前几名使者的不对劲。
狄仁杰在开时担任了九卿之一的大鸿胪,原本的大鸿胪犯事被撤官,这个位置是姬越特意留的,掌属国往,接待使节等事宜,乌孙使者正是由狄仁杰亲自接待,据他所说,这些乌孙使者来时个个压抑着火气,面君之后反而都安静了来,仔细想来,他们呈上的那份降书也有些问题,竟然是用纸写就的,而非西域人更习惯的绣字。
事后狄仁杰让人监视乌孙使者的一举一动,发觉他们馆驿之后就再无,偶尔神集,都没了朝上那副咄咄人的样。
前线休兵无法作假,但乌孙降书里提的条件,明人一看就知姬越不可能接受,倒不是说不可能接受三个乌孙妃,而是给乌孙人生孩,这是侮辱血统之事。
狄仁杰怀疑,这份降书是几个使者伪造的。
☆、第74章 乌孙郡
伪造降书这事, 无非两可能,一是朝政党不和,派遣来的使者途更换降书, 意图达成相反的目的,二是使者本有问题, 或是他国间人, 或是朝党, 意挑拨两国相争。
乌孙的国力在西域可算一方霸主,但在庞大的晋帝国面前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谁都知乌孙如果抵死不降,必然会迎来亡国的结局,区别只在于能消耗晋国多少国力罢了,目前来看,这四名使者的意图很值得商榷。
主使须弥是乌孙国王的叔叔,他以前也曾使过晋国, 与他游的名士不少, 份是可以确定的,另外三名乌孙王容貌相似, 特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