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路人甲变成太子妃 - 分卷阅读17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动去调查言“太妃是妖怪”的言,最后查到了贺家书院,并通过许多方法证实了,这话最开始就是贺骅说来的。

    大梁国言论自由,从来没有以言论罪的先例,即使是梁喆时期,谁要是言语上得罪了梁喆,也必须在别的地方找一个理由来治罪,所以就算知了贺骅是言的发起人,也不能以这个来定他的罪。

    再者,贺骅在学的心目是一代贤者,有名的大学问家,就算他说了些不得的话,学们也不会因此而反他,最多认为他是误会了太妃。

    可是听说此事的百姓不乐意了,什么大学问家,学问都读到狗肚里去了吧,太妃那么好的人,你居然说他是妖怪,还想让人烧死他。老读书少不认识你,可是老要吃饭穿衣,是太妃让我们的土地丰收,让我们吃饱穿,想害太妃也要问过老的拳答不答应。

    愤怒的百姓们聚集到了一起,把贺家书院在大梁国的十几个分院都给砸了,位于京城的总院更惨,直接被烧了成了废墟。那些想阻挡的先生也被打成了猪,许多平民学被父母带回家,宁愿去私塾读书也不去贺家书院。

    贺家虽然弟不仕,可是在朝堂里的势力却绝不在任何一个世家之,顿时文官们为了此事闹翻了天,不断的有各弹劾奏章飞到了梁洪烈的书案上。

    ☆、第140章

    当一个朝代新建立的时候,皇帝为了安抚那些与自己一同打天的手,通常都会大肆分封,比如说大将军蔺敛,南军大将邓横,都是这样从平民到将军。

    文官却不同,文官的来源通常是前一个皇朝的叛变者。就像梁洪烈起义,虽然历时不过两三年,可是期间的辛苦却不是文官能够忍受的,所以一直到后期,梁洪烈基本上已经快打京城了,才陆续有文官来投靠。等他登基之后,手的文官大多是世家推举,直到后来才有新科的文官。

    一边是跟着自己打天的忠心手,一边是看着前朝不行了才投靠的墙草,梁洪烈对文官的不待见也不是没理由的。

    大梁国的文官系统,梁洪烈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剩的秦家占了三分之一,丰家和陈家占了三分之一,看似贺家一分都没有,可是贺家却几乎统领了大梁国的整个教育系统,贺家书院在大梁国有十几个分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文官在仕之前,都在贺家书院读过书,可以说,贺家书院是大分文官的母校。

    现在母校有难,一个月之,十几个贺家书院的分院被砸了,曾经的先生被打了,京城这个总院脆被烧了个一二净,真是想假装看不见都不行。

    贺家书院一开始被砸的时候,文官们也很纠结,不不顾似乎说不过去,可是如果要的话,又怕得罪皇上。

    从蔺敛开始,皇上对蔺家的信已经让所有的世家不满了,试问哪朝哪代有武将能领兵在外二十多年的?等到了蔺秋这里,他成为太妃还没半年,就因为他设计的车被贬了好几个文官,之后又因为他,赶走了各世家送的秀女,太失踪的时候,更是打破后不得政的祖训,让他直接理北陌县……到最后,甚至把刚生的小皇给他照顾。

    一桩桩一件件,文官们都记得一清二楚,凭他们的脑,自然可以分析的来,皇上对这个太妃简直是无底线的和照顾。

    这次言起来的时候,也有文官试探的在朝堂上提了几句,结果立刻被梁洪烈大发雷霆的痛骂,甚至还有人因此而被贬,所以聪明的文官都没参合去,只敢私里议论几句。

    可是现在发展成了这样,文官们就算想当鸵鸟也不行了,京城的贺家书院就在城外不远,因为书院的位置在一大片树林里,被烧的时候把旁边的林也烧着了,在京城里都能看到那个方向的火光,真是连天空都是一片火红。

    因为火势太大,一开始人们只急着救火了,等事后再想找放火的人,早就不知跑哪里去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文官们,凶手找不到了,可是凶手们为的却是太妃,这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找不到凶手,咱们就弹劾太妃,甚至弹劾太

    梁洪烈坐在龙椅上,微眯着双,看着面蹦来去的文官们,就像在看一群吵闹的鸭,他的嘴角闪过一丝冷笑,鸭的声音再大又能如何,还不是逃不过最后的那一刀。

    吏左侍郎陶景在历数太妃十大罪状之后,一脸正气的说:“臣请皇上为国家计,为百姓计,废了太妃,为太另选贤淑女为妃。”

    “好一个为国家计,为百姓计。”梁洪烈的声音虽冷,却没有发火,而是说:“那么陶卿可否教朕,朕该为太选谁家女儿为妃?”

    一个“陶卿”把陶景叫得全发寒,吓得他连忙跪倒在地,说:“臣不敢,这甄选秀女的事,还要问礼孙尚书。”他不过是被推来的,弹劾太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只希望皇上不要怪罪,连忙把球踢给了孙畅。

    孙畅一脸踩到狗屎的样,自己老老实实的站在这里一句话没说,怎么就躺枪了?想到那个刚刚给自己生了个外孙的女儿,孙尚书忍不住打了个哆嗦,面的话要是说的不好,得罪了皇帝事小,要是得罪了自己女儿,后果可是很严重,想想自己被抄没的私房钱和小酒窖,再想想自己在外面偷偷纳的小妾,孙尚书打定主意千万不能开罪太妃。

    将皇上还真把目光移到了自己上,孙畅无奈的列,说:“皇上,最近臣一直在安排过年时的丰收祭礼,所以一时间记不起来了。不如等臣把丰收祭礼安排好了,再把秀女的名单呈给皇上。”

    他说到丰收祭礼,让所有人都是一愣,一些弹劾太妃的大臣们更是脸大变。

    大梁国的丰收祭礼并不是每年都办,因为丰收祭礼需要大丰年,在粮来之后,由各地的耆老联名上书,请皇上主持丰收祭礼,以谢苍天大地的厚,祈求来年还能有这样的丰收,一般来说,这也是对皇帝的一认可。

    梁洪烈登基之后,一共只办过两年的丰收祭礼,这也是没办法,大梁国山多耕地少,国库里的粮都不够用,更不要说老百姓了,能吃饱饭已经不错了,还办什么丰收祭礼啊。

    可是因为车和梯田的推广,耕地面积大大增加,连续两年的丰收,让老百姓不仅吃饱穿,还能有了余粮,今年大分的地区都又耆老上书,请求皇上举办丰收祭礼,最有趣的是,很多上书都加了几句对太妃的祝福,甚至有地方的耆老请求皇上带上太妃一起举办丰收祭礼,还有地方称太妃为土地娘娘,认为自家的丰收都是太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