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 - 分卷阅读48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了,直接就摘了官帽赶京城,像李孜省这等则直接驱逐京,与白莲教和万党都有所勾结的大太监梁芳,则直接拉到菜市问斩。

    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料理妥当,大伙儿总算松了气。

    比起本朝历代天,当今这位弘治帝已经算是十分宽宏大量了。

    他的生母死得不明不白,与万贵妃弟诸多牵扯,但在登基之后,却竟然没有像以往那些皇帝的作派一样,追究人家九族满门,而是轻描淡写地放过。

    历来有争斗的地方就有利益纠葛,一方人,另一方人便能因此得益,任何时候都不例外。

    不最初怀着多么尚的理由和原因,一旦掺利益,彼此就不会净到哪里去。

    所以万党的倒台也是一样,在许多人怂恿新帝反攻倒算的时候,他把持住了,并没有再继续追究去,甚至还遵循了先帝的遗命,没有去动万贵妃的棺椁,也保留了她的谥号,放过了她的家族。

    阁自然也支持皇帝的决议。

    不之前与万党有多大的仇恨,能臣与直臣毕竟是有差别的。

    前者有所为有所不为,保留原则的同时会适当变通,而后者则不不顾为了维护正义,将所有黑暗都掐灭。

    然而黑暗是永远不可能被掐灭的,只有当光明占据上风的时候,黑暗才会躲在角落里不敢来。

    唐泛他们这些人,所作所为的最终目的,无不是为了让国家越来越好,而非党同伐异,一个陷仇恨,只想报仇的皇帝,注定不会对国家百姓带来多大的好

    而宽容仁慈的天,才是盛世治世的必要前提。

    弘治帝的登基,势必预示着光明占据上风的时代终于来临。

    如是到了弘治二年,阁该走的人已经走了,剩一个刘吉,因为画风突变,一反成化年间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行事,忽然之间变得勤恳奋,直言谏起来。

    弘治帝原是想像请走万安那样,将刘吉也请回家去养老,奈何人家现在从庸臣变成忠臣,连赶人的借也没有了,只得无奈地由着他继续占据首辅的位置。

    刘吉留任唯一的好是,为了讨好皇帝,表示自己真的与以前不一样了,他也不能再走之前那碌碌无为的路线,起码得拿一些为首辅的气魄来,唐泛提的新律,刘健主张对鞑靼用兵,俱都在这个时期被一一通过。

    弘治朝,当真渐渐有了些新气象来了。

    但真正的大转变,则是发生在弘治三年。

    弘治三年的天,一小拨倭寇从浙江登陆,对沿海百姓行烧杀抢掠,甚至一度攻绍兴城,直到浙江都指挥使带兵赶到救援,那些倭寇才从容不迫地由海路离去,临走前还卷走大量金银财宝和女人。

    在这短短一天之,绍兴城饱受劫掠,趁着所有人猝不及防,来不及组织起防备反攻之际,倭寇就先手为,先将士兵屠戮大半,又几乎把城搜刮净,另有绍兴城知府遭遇劫持,为全名节而选择自杀。

    此事传到京城,立时朝野震动,所有人都很难想象以区区倭寇多一千来人,竟能将绍兴城府攻占。

    然而追究底,人们才发现,原来那些倭寇是假借日本贡来使的份,在海上劫持原本要与日本行勘合贸易的大明官船,然后再假扮成明朝人的份,返航回明,再与大明人勾结,得知绍兴城城防守空虚的消息,趁机攻打,果然轻易得手,那些倭寇担心朝廷大军很快杀到,因此也不敢久留,只是把财宝扫一空,再劫了一批女人,拍拍溜之大吉。

    宣德之后,朝廷逐渐实行海禁,当年叱咤风云的大明宝船已经不见踪影,连造船厂也荒废了许多,如今仅有的官船战斗力有限,士兵也很少作专门用于海战的备战,如何能追赶得上那些久经海浪,经验丰富的倭寇?更不必说他们还有通风报信的应,早在明军来之前,就已经登船远去,扬帆疾行了,大明官兵由此只得睁睁地看着他们扬而去,无可奈何。

    这勘合贸易,是在海禁实行之后,明朝与外界唯一的官方贸易方式。

    倭寇劫掠勘合贸易的官船也是常有的事,但像现在这样公然跑到大明来洗劫,直是闻所未闻!

    说到底,是倭寇太嚣张,还是官军太无能?

    是要狠狠打击倭寇,还是连勘合贸易也给停了,彻底切断大明通往外界的通,也断绝外界觊觎大明的*?

    朝廷为此争论不休。

    161、番外十大海

    原民族的特注定它不是一个肆意扩张的民族。

    本朝也不例外,自疆域稳定来之后,国策转攻为守,再也没有开国之初那锐意取的朝气,取而代之的是老成稳重的守成之君,久而久之,国朝重文轻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连边疆将领都得是才更让人来得信服。

    这次绍兴之引起的震动很大,但后续讨论应对策略却并不顺利,朝普遍的主声音都认为勘合贸易实属毫无必要,既不能给朝廷带来多么大的利,还会引来倭寇扰,还不如将勘合贸易直接停掉,彻底关闭天朝与外界沟通的通,这才是万事太平,一劳永逸之策。

    然而这样的声音虽然占了大多数,也并非没有反对意见的。

    其之一,便是以唐泛等人为首的主战派。

    唐泛认为,堂堂天、朝,虽不好战,可也不应怯战,要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说白了,如今人家都欺负上门了,哪里还有当缩理?

    再者大明周围有如属国安南,附庸朝鲜等,若是遇事则退,这些附属国又会如何看待大明?大明国威又何在?

    太、祖收复汉家河山,永乐天迁都北京,天守国门,这才过了多久,大明当年横扫千军,将蒙元赶回草原的气魄呢?

    现在关闭国门,固然可以图一时安逸,但万一将来倭寇之祸弥烈,难还要一直缩不么?就算不为计较,也该为百年后代孙着想罢?要知宋时海上贸易遍及各国,为宋朝政府带来了额利,为何我大明如今武力远胜宋代,但雄心胆魄反倒远远不及了?难蒙元那一百多年的统治,将我民的胆也给打小了?

    这番话虽然慷慨激昂,但反对的人并不在少数。

    许多人过惯了安逸日,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唐泛提的所谓雄心胆魄嗤之以鼻,又认为天朝产丰饶,何必走海上险路,去跟升斗小国争那等鱼米之利?

    更何况造船耗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