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赵成现在的妻,秦门直到和人家过完了年都觉得缘分这东西真的是太神奇——
还记得当年那个因为赵成画了漫画在《雅俗》上连载怒而成为晋江文学城著名黑粉的姜国知名国画大师兼御史大夫的王御史吗?
对,赵成的现任妻就是这位著名黑粉王御史家的千金王大娘。
娘是姜国百姓对于女孩的称呼,和郎君是一样的,大娘的意思就是这姑娘是王家的大女儿。
其实这场婚事不仅仅是大徒弟赵成的二婚,也是王大娘的二婚。
赵成丧妻,而王大娘则是丧夫。
王大娘也算是命苦,婚后没多久,丈夫就病逝了,夫家还把这件事怪到了她的上,认定了是大娘命里“克夫”才让丈夫死了的。
王御史虽然在画画这件事上非常的守旧,但对女儿却是真的好,一听到这言就立刻带着儿打上门,把自家女儿要回来了。
但人要回来了,名声却是坏了,大娘就一直在家里住着留到了现在。
赵成与王大娘的结识很有意思,其王御史也算是力不少。
作为黑粉的他为了有理有据的黑,一直持购买晋江文学城所有的刊,从报纸到杂志到版的各话本一件都不落,整个书架上有一半的地方都摆着这些买回来的刊,再加上他自己生起气来还格外在饭桌上和家里人抱怨,于是王大娘就因为好奇接到了这个名叫赵成的郎君的画作。
王御史不喜赵成的画,但王大娘却觉得赵成的画有趣又大胆,尤其是他新的漫画《当外乡人遇到外乡人》,那带着暗讽的搞笑让大娘一瞬间就喜上了!
他们家本就是因为她爹考了举人这才从家乡搬到都城来的,也算得上是都城的外乡人了,所以看到这连载的漫画,王大娘觉得很有共鸣,再一看《雅俗》上还刊登了这位画家的一则启事,希望不同地域的读者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素材,王大娘便鼓起勇气开始以读者的份和这位她爹看不上的画家通信……
通着通着两人就成了知己。
知己着知己着两人就约了要见面。
这一见面事就一发不可收拾_(:з」∠)_
秦门就这样被他大徒弟恳求着带着都城最好的媒婆敲开了黑粉王家的大门(险些没被老大人用扫帚给轰去),然后厚着脸代替他大徒弟向王家求亲(这一回真的被轰去了)。
王御史一开始是真的不同意的,但女儿和妻番上阵给他洗脑,加上秦门每天都厚着脸来敲门,原本定的心瞬间就动摇了。
此时的赵成已经不是当年初到都城的那个民赵成了。
他的师父是连圣人都会礼遇、看似非官员实则权力比一般官员还要大的秦关之!
他本人也是享誉都城乃至整个姜国的著名(漫)画家兼晋江杂志社的社,说不上日斗金但也事业有成!
再加上他前一任妻的娘家人(就是许威)的背书,说明此人是个重重义值得托付终的良人!
这样的人放在都城市面上也是个金婿了,想要找个黄大闺女也是够格的……
王御史犹豫了。
王御史沉默了。
王御史为了女儿答应了。
黑粉到把女儿都嫁到敌人这个程度,连前世粉圈大佬的秦门都忍不住要为这位御史掬一把同泪啊……
就在整个晋江文学城乃至整个都城都刚经历完大变革的同时,又是一年科举年。
都城全新的城门外,有一批考生等着城赶考。
第87章 绑架秦关之
又是一年科举到。
上一年的科举考试因为有晋江文学城的存在, 从外省来都城的学们了比以往更少的钱得到了更好的待遇、走之前还带了不少报纸和杂志,更有不少还在晋江文学城找到了工作。一群人走的时候又是拿又是吃的,可谓是心满意足。
以至于刚离开都城没多久, 一群学回到家乡就开始思念起都城……的/说书/话本/报纸/杂志/文会了_(:з」∠)_
据科学家的实验得, 一个人想要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连续持二十一天。
而赶赴都城赶考的学,在都城住的时间绝不止二十一天,最少的也要住三个月,大多数都要住半年。
而在都城准备科举考试的半年里,这群学已经习惯了每五天买一份《齐天周报》, 随找个茶馆坐就开始和共坐一桌的其他人谈阔论,一坐就是一整天还不觉得累;
他们也习惯了每个月买一本《雅俗》杂志, 照杂志上那些“良心推荐”买自己生活的必需品和追赶, 然后在兜兜里没钱的时候又提笔给杂志社投稿给版社写话本赚钱;
他们更习惯了不定期参加文会、偶尔几人小聚到酒楼听一段说书、偷偷摸摸买几本晋江版社版的话本, 再绕去晋江文学城那个杂志社的窗更这个月在杂志上连载的那个吊人胃的故事。
只要想到他们在都城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再让他们回到家乡去过那平平淡淡的如同枯井一般的日——
他们就恨不得一个科举年早到来,他们好早跑到都城去找那个秦关之算账!
“为什么晋江文学城还不来我们这里开分社?!为什么?!某等得好心急!某等到儿也谢了!”
“说好的分社呢?说好的报纸呢?你们这群丧尽天良背信弃义毁承诺遭天谴的王八!”
“越山也就算了,安城分社是个什么鬼?这些年来安城连个考生都没来过都城!你秦关之是不想赚钱了是吧?!还是安城有你的小人儿?!”
“……”
诚然, 当这群举回到家乡把都城的见闻说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听后,确实有那么几个从发现商机的当地商人学着这群举晋江文学城的模样了几个某某文学城,还报纸和杂志。
但当初秦门走这条路时, 为了坑对面那个害得他锒铛狱的墨语阁尖老板一把, 故意把整条路了个不可复制的理, 等这些闻风而动的商人们开始学模学样地起了报纸和杂志后,他们才发现这活儿可一儿都不好!
不仅利低,而且他们还遇到了秦门在越山建立分社的时候一样的况——学的呼声再,也不能改变他们的人数只不过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十分之一这一令人难过的事实。
这样也就算了, 这群办地方报纸和地方杂志的商人还要隔三差五受到来自被晋江文学城胃养刁了的当地学的挑剔和责怪——
“知府家的女儿嫁给了巡抚家的儿?珠联璧合?呵呵。”
“隔堂里新开了一家豆腐店?男版豆腐西施?我呸!”
“郊外的二爷庙闹鬼?哪只鬼那么有本事跑二爷的庙里?!”
“这都是什么破烂新闻!”
“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生活有关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