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面宣布,六九年,取消官屯所有粮分。只留自留地的产量。明年,自谋生路吧。
这是要断了大家伙活路的打法儿呀,村民们肯定不服啊。总得有个理由吧,凭什么无缘无故的就反粮给断了啊,断了粮,大家伙吃什么?这是明摆着想饿死他们嘛!
结果人家上面领导说了,有人举报官屯资本主义风气太重,攀比吃穿,私开荒地。反正是类似的理由叭啦叭啦说了一大堆,那话都是一一的。
这时候的人多老实啊,最终还是只能接受这疼的份了呗。当然,就是不老实也没招儿,哪里会有给他们主的人啊……
后来,还是队动用了不少关系打听来,正是过年的时候,官屯家家一新衣,一个个儿的穿得溜光儿儿的,给周围那些饭都吃不饱的屯一比,可不就对比太明显了嘛!就有人嫉妒了呗,凭啥大家都挨饿,你官屯就能过得那么滋,要挨饿大家一起挨。
然后就有人向上面举报告状了呗,其实过去两年就有告的了,但是官屯之前没有那么调,风气也没么浮燥,见不得别人好的人还没这么多。
这一回,可不就都赶到一起了。
所以,这就是官屯自己的死呀……
第23章 奇葩年代奇葩多
没收粮这个事儿一来,相当于是给官屯上来了个晴天霹雳。原本等着秋收分完粮好准备过年的好心啥都没有了。
一个个的,闷儿收着自留地儿里仅有的那儿东西。
因为家家开荒,官屯的人家,在自留地里主作的就不多,一般都是土豆萝卜白菜这些副品,还有大豆粱谷的,玉米的确实不多。可是这时候的主就是玉米饼,苞米碴粥,没有玉米了,吃什么呀。
七零年,官屯真是要过坎儿了。
明家的粮仓里还有半仓的玉米,都是去年的陈粮了。完全不够一家一年的嚼用。再加上藏起来的那些,应该也不够,明看着三位辈明显愁得不行,就敢肯定,那粮肯定不够用。
关家的转机,现在冬起地瓜之后。自留地里整整一亩地的地瓜。起来,足足有三千多斤了。宋知青说,这产量其实一都不。有产量的地方,一亩地能产上万斤呢!
跟去年的两陇地就起来上千斤的产量比,今年这产量真是低得很了。爹说,可能是土地的原因,不适合地瓜生。明觉得不是,以前她看书,都说地瓜跟土豆的产量差不多。现在家里的土豆亩产也差不多是三四千斤。也没听谁说过,这边儿的土地不适合土豆啊。
再说了,谁不知,东北的黑土,号称是全亚洲最沃的土地了。这里都不好的作,别的地方不就更不好了吗?
可就是这些地瓜,也足够解决明一家来年的粮问题了。爷爷和爹娘对这样的收成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比玉米的产量可是多了。兴得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孩们也跟着兴奋,能不用挨饿了,谁不兴啊。
明娘想的多,又怕自家收成好了再遭了别人嫉妒。提心吊担的担心了好些天,还是宋知青安她,没事儿,自家自留地里产的,天公地义,谁也说不来二话。后来,给二姨家拉去一百斤地瓜的时候,队也说,没事儿。自留地是国家给的,没偷没抢的,啥也是自己说了算。还不兴人家地得好了?
就这,明娘还是了防范,那地瓜刚起来的时候,一发现产量大,就改成白天收一小分,晚上收一大分了,之后就严厉叮嘱家里的孩,决对不能走漏了风声,不谁问起来,就说收了一千多斤。收回来的地瓜,一大半都切片晒成了之后磨成了粉。这样既好藏,也没那么容易判断来的产量了。只是那地瓜粉来的饼,是真的不好吃啊。明也从来没听说,地瓜还能那么吃的……
粮都被人收走了,年也别过了。谁还有心思办年,过年啊。
正好,省得查了。
明娘那么谨慎的人,当然不会风上的事。过年的时候,征得爷爷同意,也不供家谱了。爷爷那是树叶儿掉了都怕砸到的老实人,一儿不规矩的事儿都不敢的,哪里会不同意。何况他年年回大房老屯去串门,老家都两年没供了。自家不供也算不上不孝。八爷爷在这事上,跟自己哥哥跟得可了。立也决定不供。
八爷爷家本来这一年终于有了余粮养猪,能杀上年猪了,还以为能过个年呢。谁成想遇到这样的事儿。明年的粮还不知在哪里。猪肯定得杀,不然明年没油吃,人不吃油可不行,没力气。只是杀了猪,家里只留一小半儿,够炼油的,剩的都送到供销社卖掉了,得存钱留着来年买粮啊。
明听说,八爷爷一个月之,迅速的给他们家三堂姑和四堂姑定了亲,说是过完年就结婚。给三堂姑找的那婆家,是大房屯里穷得名儿的人家,孩都十来岁的还穿不起衣服,光着跑的那。不过,说实在的,三堂姑像八,人呆呆的,说不好听的,是有傻,原本也确实不好找人家。
四堂姑才十七,想要省一份粮,也没这么个省法吧?听说定的那个人,还是关里的,一家刚从关里搬来东北不到十年。家里亲戚还都在关里老家呢,听说,老家那边儿一直着回去。搞不好,四堂姑一嫁过去,就要跟着回关里的。
八爷爷这人办事儿,真是没法说。
说起成亲,自家大英过完年就二十一了。订亲也两年多了,两人相的也还行,双方家里对两个孩也都满意,原本计划着秋收之后就结婚的。都知这时候家家都困难,明娘也没跟赵家要多少彩礼。只说凭他们家赏了。赵家后来说,给大两百块钱彩礼,再给两床被褥,一衣服,打个衣柜。平平常常,不算少,也不算多。明娘这边儿没意见。赵家就开始准备了。
要么说,这事儿呀,真是没想去。可能,明家的这个年注定了不会过得顺心吧!
秋天,官屯了被没收粮的事儿,那名声肯定有影响,外面儿都传官屯资产阶级思想,上面派人到各大队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别的大队一个大队才派一个宣传员,官屯一个只有十四人家的小屯,就单独给派三个宣传员。就怕他们思想跑偏了。
然后,有些人,就觉得官屯的成分不好了。啥啥的。
谁能想到赵家能在这事儿上犯轴呢!秋收过后,就捎过来话儿,说是今年日过得,结婚的东西没准备全,家里还想把房再接去半间给两个孩当新房,问能不能把日往后推一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