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 盛唐小女官 第3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娘竟不知该怎么反驳。

    她憋了半天也没憋能辩倒老僧的话来,只能讷讷:“跑得快确实很有用,我往后也要练好脚。”

    老僧:“你们没什么事便回去吧,小孩莫要往这些偏僻的地方走。”

    三娘觉这老僧说话很有意思,不太想就这么离开。

    她的目光落到老僧面前那块的木板上,忽地“咦”了一声,凑过去仔细观察上被老僧敲凿来的大片文字。

    那是刻在木板上的《金刚经》。

    三娘好奇地摸着木板上的小字追问:“您把《金刚经》刻在这上面什么?”

    老僧:“《金刚经》有五千多字,香客们抄写不易,我将它一字不漏全雕刻在木板上,涂上墨、覆上白纸,只需轻轻拂拭几个来回,整篇《金刚经》便能尽数印在纸上。”

    听了老僧的话,不仅三娘震惊不已,连李也不由得坐细看老僧敲凿来的雕版。

    这其实不是什么技术,原理和沿用了几百上千年的印章差不多。

    可这东西的原理再如何简单,从前也没多少人想到用这方法来印刷书籍,至少在纸张造价降到像盛唐这般便宜之前应当是没有的。

    反正李他们都没见识过。

    李:“你们都是用这印佛经的吗?”

    老僧:“就我所知的况来看,会这么的人应该少。”

    三娘最擅的就是举一反三,她兴采烈地和老僧商量起来:“您能帮我们多找些会雕这个的人吗?或者我们雇些木匠过来,您能帮忙教会他们吗?我想把我们整理好的应急册来,这样想看的人都能拿到书了!”

    她发前还在发愁抄不那么多书来着,现在有了这个法可太了!

    三娘目光灼灼地和老僧商量起一步的合作来:“不是所有人都看得上书的,若是讲吴博士帮忙画的图纸印大一些,每逢寺开俗讲的时候拿来帮忙宣讲一二,岂不是能救更多人?”

    末了她还反客为主地和老僧讲起佛理来,直说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什么“佛祖那么慈悲肯定很希望你们这么”。

    若她是个男娃娃,老僧怕是都要把自己的僧衣脱上,表示“你与佛有缘,日后这大奉先寺的住持你来当吧”。

    ……就没见过这么能说的小家伙。

    想到自己那些故去的同门,老僧最终还是叹了气,应了三娘的请求。

    就像这小孩说的那样,哪怕十个里有一个用上了,那也是救人一命的好事。

    三娘得了老僧,又开始琢磨该去哪儿找人来学这门本领。

    李看了旁边的李俨,提议:“不如由皇孙去向圣人秉明此事,由朝廷派遣人手来学习。等朝廷派来的匠人们都学会了,印我们的应急册自然不在话。”

    三娘听后觉得很有理,立刻转望向李俨:“可以吗?”

    李俨:“当然可以。”

    三娘起拉他往回走:“那我们这就求见圣人去!”

    小孩都是急的,两人都想着要快些落实这件事,走着走着竟是直接跑了起来。

    绕梁等人忙追了上去。

    李没跟着跑,他不不慢地缀在众人后,心里想着此法献上去会引起什么变化。

    皇孙若是得天看重,太的地位是否会稳固一些?

    张九龄是儒家,最讲究正统,遇事肯定是要力保太的,所以最好的局面便是李瑛的太之位不会被武惠妃她们撬动。

    朝当真现什么储位之争,张九龄的相位恐怕也不会稳固。

    李轻轻吁了气,正要迈步追上三娘她们,却意外撞见了迎面走来的李林甫。

    李林甫朝李笑了笑,调侃:“怎么不见另一个神童?”

    其实神童不算特别稀罕,李更不是开元年间一个神童,只是像李这样无官无职却时常宰相家的少年郎着实不多,李林甫不免都多关注他几分。

    李礼数周到地朝李林甫叉手见礼:“李侍郎。”

    至于阿晗她们的去向,他却是没有和李林甫多提。

    李林甫不是士林,在士林的名声甚至不怎么好,年轻时给人的印象是“不学无术”,连亲戚都不想举荐他任要职。

    实际上李林甫办事能力很不错。

    帝王治国大多喜外儒法,平时会抬几个声誉的人来充当门面,实际上却更用李林甫这“实用型人才”。

    这几年当今圣上的用人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显,他喜能为他办事的、能叫他省心的。

    就像他去年嘴上慨说韩休每天追着他说些不听的话可真不错、是个能让“君瘦国”的良相,行动上却是没过几个月就把韩休踢相位。

    所谓的“君瘦国”也就是随说说而已,他如今还是更倾向于“无为而治”。

    而且得是字面意思上的“无为而治”——什么都不用就能纵享大唐盛世。

    李林甫的机会兴许快要来了。

    张九龄该怎么和这样一个人共事?

    李思绪万千,面上却没有表来。

    他静立在殿外等候三娘她们结束这次面圣。

    李林甫没太在意李这么个半大少年,径直回归黄门侍郎该在的位置,毕恭毕敬地陪侍在李隆基左右。

    这时李俨已经把他们发现雕版印刷法的始末囫囵着讲给李隆基听。

    第41章

    佛二教的盛行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政治最昏暗的时期, 那时候不仅百姓为了逃避战和苛政而选择家避祸,许多读书人以及世家弟也时常因世不平而遁佛门或潜心修

    这便让佛门涌现不少诗僧、画僧、书僧、琴僧等等人才,而不少朝的达官贵人也非常乐意与他们往来, 许多著名人都会有个和尚朋友。

    像王羲之的后代就有个极有名的智永禅师,他继承了二王笔法,于佛寺之潜心练习书法, 曾经手书八百份《千字文》散送去,为《千字文》的推广了极大的贡献。

    在很一段时间里,前往江南诸寺都能欣赏智永禅师的《千字文》真迹。

    更重要的是,和尚士大多都是免除赋税徭役的, 他们有的是空闲自己想的事。

    佛门经过这么多的蓬发展, 随便逛哪个佛寺都有可能现几个有文化的和尚,所以三娘她们能在奉先寺发现那么个老僧倒也不算特别稀奇。

    李隆基听皇孙李俨详细地禀报完雕版印刷的事, 顿时也来了兴趣。

    正巧李林甫从外办完事回来了, 李隆基便笑着吩咐:“走,去看看这奉先寺是怎么印《金刚经》的。”

    李林甫不知自己离开时皇孙来说了什么, 不由转看向奉先寺的住持。

    住持面上有些尴尬。

    当初两寺都被冲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