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
那味简直熏了坤宁上上所有人,令姜雪宁终难忘!
这东西竟然说能吃?
她然大怒,隻当这姓卫的看起来老实,原来比起朝廷里那些反对她的清老臣还要过分,这是明摆着借机羞辱自己!
于是某日御园皇帝赐宴,姜雪宁找了个机会单独把卫梁拎来说话。
卫梁好像对自己闯的祸事一无所觉,还问姜雪宁那些果吃着如何。
姜雪宁差叫人把他拉去砍。
但怎么着这也是皇帝亲自的探郎,可不到她明目张胆地动手,所以隻笑不笑地同他说自己很喜他送的东西,既然他对什么瓜果蔬菜的事如此上心,留在翰林院实在浪费,何不放去与百姓当个父母官,教他们地去?她还能帮他跟皇帝说上一说。
理说,朝但凡是有脑的官员听见这话,都要吓得两战战、冒冷汗。
因为这话本是一明显的威胁。
待在翰林院里可是“储相”,将来大多是可以留在京官的。还未熬就要外派去各省当官,那都是混得不如意的,等官,苦差事。
可没想到,这卫梁一怔之后,竟然满是喜悦,眉里都盛了光似的,连带着一张脸都红了,磕磕绊绊躬:“这、这怎么敢劳烦娘娘呢?”
那会儿姜雪宁实在没看明白他这算什么反应。
她又明褒暗贬地讽刺了几句,可卫梁也不知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还以为她在夸他呢,笑得越发灿烂。
末了是姜雪宁一雾,见他半也不生气,自己恼得拂袖而去。
当夜便跟沈玠打了小报告。
说卫梁这人如何如何,一意逢迎自己,不是什么好官,脆发去偏远行省,让他好好反省反省,地就个兴。
沈玠免不了宽她,哄着她,让她不要生气。
那时姜雪宁想沈玠到底还是偏袒这个讨人厌的探。
结果第二天就听说,上朝的时候沈玠一纸调令直接把卫梁从翰林院里拎了来,扔去邮当县令。
这姜雪宁兴了。
沈玠也不说什么,晚上一起用膳时也只看着她笑,问她这回算不算痛快。
姜雪宁尾便翘上了天。
她想,有卫梁前车之鉴,好好一个探郎跑去当县令,日过得不知有多凄惨,料想以后没别人敢来招惹她了。
然而……
才仅仅过去一年,整理各省税赋时,骇然发现:邮县田税纳粮竟然比去年翻了整整一番!
第一次,姜雪宁开始怀疑老天故意搞她。
满朝文武都被邮县的况震惊了,有人怀疑他加重了百姓税赋,有人怀疑这里面有不可告人的猫腻,沈玠自然也大为惊奇,派人往查。
查来的结果打了所有人的脸。
人凭的就是本事,邮县自从跟着县老爷卫梁一块儿地后,一亩田两亩稻,是自家粮先翻了一番,所以才给朝廷多纳了粮。
不消说,京急召卫梁京。
倘若邮县稻谷亩产的提可以推而广之,那一个大朝岂不是再无饥荒?
那两天姜雪宁忧愁极了。
想这卫梁得了势,对自己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正琢磨要怎么搞这人呢,外务府的太监又风风火火抬着什么东西来了。
那是满满的三筐上好的邮咸鸭。
太监说,是邮县令卫梁今次上京特意托人孝敬她来的,专门念皇后娘娘当年举荐之恩。
姜雪宁简直懵了。
一时难以分辨这到底是嘲讽还是嘲讽。
但总之卫梁好像半不曾察觉她之前的恼羞和恶意,简直把她的“恩”刻在了心里,因此连蹦三级在担任要职后,还逢人便说皇后娘娘乃是个少见的好人,旁人对她实在是误解太。而且动辄便送些时鲜瓜果京,那阵御膳房都不用到外采买了。
就这样,姜雪宁莫名其妙笼络了一位被百姓奉为真正的“衣父母”的能臣。
她忍不住想——
旁人对本那真的不是误解,卫梁你对本这才是误解太啊!
但反正天上掉来的馅饼不接白不接,况且卫梁的脑大约都隻用到了读书和地这两件事上,于朝堂争斗实在半锐也无。
旁人都以为他是自己心腹。
姜雪宁也少不得绞尽脑为对方斡旋,对方但有莽撞得罪人或者挡了别人的路被别人算计时,都得她跟在后面当地善后或者回护。
有时候她都纳闷:本和卫梁,到底谁是谁祖宗?
总之,久而久之,这脑袋缺的,便对她死心塌地。
一开始是不是误会,自然也不重要了。
不朝局如何改换,这样的人,都是上位者最青睐、百姓们也离不开的。所以姜雪宁想,就算上一世她倒了垮了,卫梁的结局应该都不坏。
最差也不过就是回乡地嘛。
反正他喜。
这会儿,姜雪宁盯着对方,心就变得十分复杂,半晌后扯开角,貌似纯善地微笑起来:“卫公,我问你话呢。”
卫梁一哆嗦:“在、在……”
姜雪宁拿了上一世哄傻的耐心:“谁告诉你的?”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