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鸢料事如神,洪知县却怕如实说来会巧成拙,因此故意搬谢兰,顺借谢兰的势。
果然,钱知府听到谢兰的名字脸又是一换。
“谢大人料到了会有今日?”
洪知县面不改:“回府尊大人,正是如此。”
“这……”钱知府沉半晌,终于定了决心,挥手,“那就先这么办。”
洪知县在府衙这番耽搁,来时已经是巳时末。午时过后便要舍粥,他怕茬,从府衙直奔了养济院。养济院靠近外城门,洪知县赶到时,那边正架锅煮粥,一切顺利。
他又听手来报,说城外的灾民虽然一开始有些混,但现在已经大概安稳来,登记份,领取粥票,就等午时官府舍粥。
从北地一路往南,舍粥的官府也有,但更多的是将民逮捕驱逐,因此灾民不少人伏地而泣,怀扬州知府和知县老爷们活命之恩。
午时一过,外城门缓缓打开,官兵押送粥车城,于城门外的一寺庙作为了临时的舍粥。
洪知县亲自坐诊,兵士胥吏各自数队维持场面。领了票的民们三等六班的划分有序领粥,其有地无赖,凌弱暴寡之意图暗作,或占些便宜,也都被衙吏们揪到一旁。
一时间城里城外忙不而,一直到日暮时分,天将黑未黑,洪知县才地松开了那气。
这次的舍粥虽然因事匆忙,规模不大,然而效果却比预想的好。
民们得知日后官府天天舍粥,多数都安定来。其实对于他们这些地方来说,防止民暴才是最重要的。舍粥只是急赈之策,本解决民问题,还是要靠朝廷政策。
当晚,洪知县连夜写了奏折,虽然奏折也要先经钱知府上级官吏层层过目,但他这次为民请命,不得不写。
翌日,城外舍粥继续。
洪知县知江都县的义仓虽然存粮不少,但现在城外的饥民太多,这样去义仓不一定能支撑多久,当务之急,还是得向富募捐。
扬州的富义绅那里,由衙门的人带了他的书信去劝捐,而几大盐商和豪富之家,他少不得要亲自走一趟。
齐鸢这天正在枫林先生的院里,讲城外民况。
这次民数量虽然骇人,城也自称民的人诓骗财,又或者四偷盗抢掠,但这些都是少数,城外那么多人聚集一块,现并没有作的迹象。
枫林先生却:“有时民变并非有迹可循,灾民们离失所,死伤遍地,到了救灾地必然不想离开。那些安分的百姓会听政府号令,其他暴徒却未必会肯,小则窜偷盗诓骗,大则截杀富,占地为寇,这便是一。而民一到,扬州米价必然上涨,本地百姓岂能毫无怨言?米价腾涨,商恶吏怎么可能不去倒卖粮借机发财?此时民怨一起,稍有言蜚语,便会酿成民变。”
齐鸢昨日先去了逢舟书院安抚诸位士,离扬的人他让壮仆护送离开,留的人则暂住书院舍房,随同其他学生一同上课。等回家时,他看到洪知县正坐诊舍粥,又听人说洪知县应对及时,举措谨慎,因此那颗心才放回肚里,觉得以洪知县的能力,应当可以稳定局势,避免饥民袭击扬州城。
谁想今天跟先生说起,枫林先生却叹了气,认为势并不乐观,对于地方小吏来说,现在不过是刚开始。
齐鸢知自己虽熟读史书,却少些历练,自己的计策未免不够周祥,因此这会儿虚心聆听老师教诲,唯唯称是。
枫林先生又:“洪知县现在恐怕也是焦烂额。江都县的义仓虽然有存粮,但支撑不了太久,日后米价腾涨,他还有的愁。”
话正说着,就听前院有人来找,说洪知县到了府上,齐方祖让齐鸢前去陪同。
齐鸢应,冲老师一礼,随后跟着小厮去到前院厅。
洪知县果然在厅里坐着,齐方祖在一旁作陪,虽然俩人看着有说有笑,然而洪钧眉间沟壑重,显然是十分烦闷愁苦。
齐鸢心,莫非真让老师说了?走前去见礼。
洪知县回,见齐鸢来,脸终于彻底舒缓开来,欣:“鸢儿,这次逢舟书院的讲会声势浩大,影响颇啊!昨日还有友人来信,问我逢舟书院的况。”
逢舟书院在江都县县辖,如今名声在外,对洪知县来说也是政绩一桩。而有逢舟书院在此,县风气也会变得好学起来,将来人人礼乐家书诗,对本县教化大为有益。
齐鸢笑:“逢舟书院的建立经营都多亏有县尊大人鼎力相助,要不然曾家不会返还书院,那些庸俗恶劣之徒也不会放过书院的学生。大家如今安心向学,都是县尊大人悉心教导的结果。”
千穿万穿匹不穿,洪知县在书院的事上力远不如张御史,但齐鸢说的,经办书院手续,不让恶徒扰士的事他倒是也都过,因此这话听得十分舒服,顿时飘飘然笑了起来。
齐方祖见状,不由心暗暗慨叹,齐鸢不亏是伯府。
他们商见到官吏向来是既惧且怕,避而行。当初儿事时,自己去县衙几次都被人推三堵四,洪知县则避而不见。
但齐鸢一来,洪知县就像是变了个人,对他们齐家的态度截然不同起来,便是今天劝捐,洪知县的语气都格外客气委婉。而这前后差距,齐鸢会读书是一大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齐鸢跟官吏打时从容淡定,不卑不亢,无论何时都有优雅冷静的气场。
今天他听洪知县说齐鸢曾早就提过救灾安民的政策,心里更是大吃一惊。
这孩若是只会读书也就罢了,可他竟有这等实才,一心为民,齐方祖不由为自己之前挟恩求报的想法到惭愧。
洪知县神大悦,又考问了齐鸢的功课。齐方祖见时候不早,脆留知府在家吃饭,让师生俩聊个痛快。
洪知县听这话,忙不迭拒绝,叹气:“我一会儿还要去王家走一趟。现在各家愿意米的不多。”
便是心善的富商,此时也只愿捐钱,不愿米。洪知县只得琢磨米的法。
齐鸢也很关心赈济况,问洪知县:“县尊大人,义仓的米能支撑多久。”
洪知县苦笑了一摇摇:“我们江都县的义仓一共是一万石,若是东门外的饥民,一天舍粥两次,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昨日我让人去探了况,东门外的这些人只是一小拨,其他几城门外都有民,再远一些的地方人更多。不过远的民看着只是疲累。若是只算城门外的饥民,照几里地一粥厂这样设置,义仓的米只够吃半个月。”
齐鸢迟疑:“其他各县的义仓囤米多少?”
洪知县明显愣住,言又止。
齐方祖却是知这些的,在一旁低声解释:“各地义仓都荒废多年了,我们县多亏有洪县尊主持,才能保住义仓有米。现在各地能像我们江都县这样的极少。”
自古以来,各地方都要兴建义仓以备救荒。然而江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